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你好,1976! > 第100章 期待

第100章 期待


学生会的同学们在布置领奖的场地,他们笑着对郑卫民说道:“你小子还真行!这都能赢!工作人员还上台领奖了!”
郑卫民也笑道:“辛苦大家了!往后打球我多让你们几个!”
“可拉倒吧!大家让让啊!咱们准备进行颁奖仪式了。”几个学生会的工作人员开始布置了,领奖台也很简单,几个不一般高的刷了红漆的木制台阶就可以了。
王云芳眼里放光:“奖品是什么?”
郑卫民没多想:“奖品?好像是球拍吧。就算是给个奖状也可以,我不要求那么多。”
球拍也不是特别好的,就是比赛用的那种大路货,上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塑胶,但胜在是新的。
郑卫民把球拍领到,宿舍的人都很高兴。毕竟是一对,往后想去活动一下也不用到处借了。
高羽走了过来,对郑卫民说道:“怎么之前都见不到你来打球?”
郑卫民想了一下,说道:“忙着上课呢。”他确实也没想起来去打球,时间太宝贵了。
“往后常来玩啊。”
郑卫民看到了高羽眼中的火焰,这家伙不服输呢。
“行!”赢了就跑是会被鄙视的,郑卫民不是那种输不起的人,他答应了。
冯志坚挤了过来:“走走走,吃饭吃饭!”
大家都笑,这顿饭是早就约好的,从周二推到周日,今儿王云芳过来了便又自动改到周二。
晚饭第一波,这群人就都赶过去了,大家去打了很多的菜,冯志坚和牛峰都去打了回锅肉和四喜丸子,郑卫民也多加了一份宫保鸡丁,大家把饭盒满满当当地摆起来,相互之间热情地招呼着。
杜若也过来了,她没有小气,同样打了两个菜,也把饭盒放到了中央。
大家用白开水当酒,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
食堂的工作人员见怪不怪了,这群大学生兜里就这么几个钱,凑在一起热闹一下很正常。
吃完饭,郑卫民便要送王云芳回学校;几个单身男同学羡慕地看着郑卫民,不住摇头叹气。
孙东风摇头晃脑地说道:“羡慕个啥?你们也得有一技之长才行啊!光会学习可不成,你们得有个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打乒乓球。”
冯志坚极是不服气:“不是,东风,你的特长是什么?”
孙东风嘿嘿一笑:“我脸皮特长……”
郑卫民和王云芳一起往外走,两个人暂时屏蔽掉了周围的人。
“卫民,你都进学生会了,有没有想好入党?”
郑卫民想了又想,才缓缓说道:“先不入党了吧……等到工作之后再说。”
王云芳很理解他,因为这也需要政审,说不定还要去找父母的单位开具证明,她知道郑卫民的心思。
“工作后再入党,可能会比大学的要难一些……可惜。”
郑卫民不会让气氛掉下去,他马上就振奋了起来:“也不一定!毕业后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争当先进,把难度降低!”
“你还挺有信心的。”
“那是!”
王云芳想到了两个人在陕北捣鼓青贮饲料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两个忙前忙后,并没有因为工农兵学员的名额轮不到自己就半路放弃,而郑卫民更是放弃了在大队里当民办老师改善生活的机会,这也让王云芳高看他一眼。
郑卫民要是知道王云芳的想法一定会不好意思,毕竟有很多民办老师被拦在了北大的校门外。
可王云芳不会管那么多,在当时的条件下,郑卫民几乎是整个大队最穷的人了,能坚持原则就非常难得。
下面一段时间对郑卫民也非常煎熬,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郑卫民的家人就会出现,可能就在他们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就会有人上前认亲。
王云芳想象不到那个场面,她也不想去想,她只是不想让郑卫民难做。
因为家庭的事情,郑卫民甚至都放弃了在大学入党的申请,这让王云芳尤其觉得不平。
上了公交车,王云芳朝郑卫民挥挥手:“快回去吧!”
到了学校,刘娅见到她便说道:“云芳,你可真行!下午李教授还真理解你了!说说看,郑卫民赢了没?”
“赢了个冠军,奖励了一对乒乓球拍。晚上还吃了饭,志坚他们买了不少菜,差点吃撑了。”
刘娅羡慕道:“可惜你这个请假理由只能一个人用,要是咱们俩一起用,那肯定不灵光。”
“下回去北大我带着你,卫民肯定会给你补回来的!”王云芳敢替郑卫民打包票,因为有赵军这层关系在。
“这多不好意思啊……”刘娅竟然没有拒绝,这让王云芳觉得她和赵军肯定有地下关系没对外讲。
实际上,两个人的通信比王云芳和郑卫民想象得频繁了,每次写信的信纸也要有好几张,只是刘娅还没想好要不要答应赵军,毕竟两个人的距离实在太远。
但刘娅不担心,毕竟赵军也是大院子弟,可能过几年就会想办法往北京调,那个时候不就一切都解决了?

或者毕业之后她也可以主动要求分配到东北去,这样也可以——但这要看赵军的表现。
郑卫民拿了乒乓球比赛冠军的消息在后面几天就到了张主任等人的耳朵里,他们看着在办公室极其淡定的郑刚,心中极是不解,郑刚竟然没有显摆。
都去了一趟陕北了,郑刚不可能不知道郑卫民在北大啊!真能沉得住气啊!张主任对郑刚开始佩服了。
运动会很快结束,用学生会的工作总结来说可以算“圆满成功”,郑卫民再次投身到学习和当课余辅导员的生活中。
天气渐渐转凉,树叶变黄飘落,万物萧瑟,生机隐藏。
安徽的一个小村落,村民们在深夜秘密聚集起来,在一张纸上摁了十八个鲜红的手印。
这次的事件会给全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也是中国迈向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
晚上睡觉的时候,郑卫民的宿舍又开始了夜谈会,主要探讨即将在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全体会议。
“真想知道这一届大会能达成什么样的决议。”
“早先不是讨论过么?咱们都觉得会在经济上有大的变动。”
“能有多大呢?”孙东风把手放在后脑勺下枕着,心里无限期待。
郑卫民说道:“超出我们期待的大!咱们就尽管想象,能想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等到会议结束,咱们肯定会觉得自己的想象力保守了。”
孙东风的床铺晃了晃,估计是翻身了:“卫民,你是不是有什么内部消息?你是大院长大的,消息肯定比我们灵通。”
几个老大哥也心有戚戚:“可不是!高考的消息他们大院子弟就比我们得来的早,对吧乃强?”
王乃强就郁闷了:“哥们和卫民一样好不?虽然是大院长大的,但也是到乡下插队了,还待了这么多年!卫民年轻,我都在当地成家了!你们这样看我们,我和卫民是不同意的!但卫民的观点我比较赞同,今年的大会肯定会有大的变动。”
“等等好了,也没多少时间了。”
不单单是他们,所有的人都对这届大会充满期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